我的第一部拍攝器材是 iPhone 14 Pro,而使用 iPhone 攝影有個亙古不變的副作用,成像太過銳利。儘管如此在生活中一定有更多時候我們會仰賴手機拍照的便利性,這篇文章會用最實際的方式和你分享解決 iPhone 過於銳利的副作用。
照片銳利度太強會有什麼視覺效果
照片拍得很清楚,細節也很到位,可是無論怎麼看就是有「硬硬的」感覺,這就是銳利度過高的副作用。
如果你拍攝主體是建築物、金屬、街景這類人造物,高銳利度能幫助輪廓更明確、線條乾淨,讓畫面充滿現代感與精準度。這種風格在都市攝影、商品攝影中非常吃香。

相反地,如果拍攝主體是人物、自然風景、動物等「有生命」的對象時,過度銳利就會變成一種破壞。因為這些主體在現實中本來就是流動、有層次的,太硬的畫面反而會讓觀眾產生「失真感」。
所以簡單來說,銳利度要用在對的地方、對的故事裡。
- 高銳利適合:現實主義明顯、現代感、快節奏、商品與建築。
- 低銳利適合:溫情慢煮、回憶感、放鬆、慢節奏、人物動物、大自然。
為什麼 iPhone 拍出來的照片會太銳利?粗解背後原因
iPhone 的感光元件相較於傳統相機小得非常多,拍照軟體為了呈現清晰,會在當下自動強化影像。
它的本意是讓照片連衣服紋路、草地細節都能拍攝的清清楚楚,但軟體並不會自動偵測哪些適合銳利,哪些不適合。
尤其在人像拍攝時就會造成皮膚成像不漂亮,細紋、毛孔樣樣來難怪很多人不喜歡使用 iPhone 原相機拍照。
如何使用 Lightroom 修正 iPhone 過度銳利?
好家在這樣的銳利美化是寫在拍攝 中繼資料* 裡的,開啟 Lightroom 時就可以看到 iPhone 自動銳利的數值,我們可以直接往左拉動修正過度銳利的問題。

這項數值藏在細節面板裡的「銳利化」,你可以看到預設數字已經是 50。

這張照片則是我使用相機拍出來的預設銳利化。
銳利度跟半徑都降低不少,兩個器材拍出來的硬度也都不一樣。
中繼資料:照片中所夾帶的拍攝信息,包括使用器材、光圈、快門等。
紋理與清晰度也是修飾銳利的強大工具
除此之外,效果面板的紋理與清晰度也可以修正過度銳利的問題。這兩個功能很像,我常常搭配著用。
紋理:物品的細節
像是動物的毛髮、寶特瓶的壓紋、水晶的切割面等,這些物體中包含各種色彩,紋理加強這些物體中顏色渲染的程度,渲染明顯表示細節比較多,渲染不明顯表示細節較少。
清晰度:物體的模糊程度
就像有沒有戴眼鏡的感覺,清晰度影響照片整體模糊的程度。
紋理作用在顏色交會間渲染的程度;清晰度則是在每個顏色像素間進行描邊,讓照片所有東西看起來物件分明。
這樣的差異很像是我之前寫過的飽和度和鮮豔度的差異,兩著概念相似,但表現方式大相徑庭。
延伸閱讀:飽和度和鮮艷度(自然飽和度)差別是什麼?
人像、建築、風景,各類主題推薦銳利度調色見解
在第一段的部分我有提到,銳利度要放在對的故事裡。每張照片的主角都不一樣,所以不同的拍攝主題需要有不同的調色方向。
人像適合的銳利度
朦朧美可說是最好體現,人像照片如果太銳利,毛孔痘疤交代得太清楚還是有點害羞,減少一點銳利度反而會讓顏值上升。
- 銳利化 –
- 紋理 –
- 清晰度 –
建築照適合的銳利度
建築物的特點是線條的集合,是銳利很適合展露鋒芒的舞台,根據建材特點可以自由取捨紋理的增減,我通常會使用銳利化讓建築物的輪廓更加明顯,顯得立體。

- 銳利化 +
- 紋理 (-) (+)
- 清晰度 +
風景、動物照適合的銳利度
山水則是柔和更為理想,因為降低清晰度的視覺效果可以增加動態感,樹木花草在現實中會隨風飄逸,適度的減少清晰度可以讓風景照更自然。
重點來了,樹木花草是極具有內部細節的物體,所以在降低清晰度的同時可以增加紋理,保有畫面的豐富性同時又具有動態感。
動物與人像最大的差異在動物有全身覆蓋的毛髮,毛髮是動物的特色。與風景照的調色調性一樣,增加清晰度的同時,還原物體中的細節。

- 銳利化 –
- 紋理 +
- 清晰度 –
結語
我只有在旅遊時才會拿出相機拍照,平常時候一樣捧著 iphone 14 pro 看到喜歡的就按下快門,銳利度本身沒有好壞,全看按下快門時鏡頭面對的主角是誰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