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觸攝影圈的朋友們,是不是曾經聽過一句話:「攝影是光的藝術」。儘管現場拍攝要與光合作捕捉畫面,但有時候天公不作美,等再久就是沒有陽光。這不代表我們就此放棄,使用 Lightroom 遮色片光影引導的技能,可以有效營造攝影師最喜歡的故事感。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聊如何透過光影的變化與調色技巧,讓你好像什麼都沒說,但卻什麼都說了。
為什麼你拍攝的照片不吸睛?
攝影作品就像初次與人見面一樣,在起始的幾秒內就決定了給對方的感受,這是照片成功與否的關鍵。影響這因素的原因可以分成三點:
|原因一:照片扁平沒有立體感

可以想像,如果一個人的五官立體、明暗有致,那顏值通常不差。照片也同理,應該要有深度,除了近、中、遠景的層次感之外,還要用明暗對比製造立體感,如果只用平塗色塊,沒有光影對比,照片畫面難免看起來扁平,無法牢牢抓住觀眾的視線。
|原因二:照片顏色種類太多

一張照片的顏色如果太多,視覺上會給人一種「破碎感」並不協調,也伴隨著觀眾會不清楚我應該要往哪個方向看,造成視覺焦點的散失,沒辦法停留在主體上。
延伸閱讀:減少破碎感的具體調色建議
|原因三:照片沒有成功引導視覺焦點

在台上報告時,我們會用雷射筆直接引導觀眾該看某個重點,但大多時候攝影師沒辦法口述互動,所以觀眾需要自己尋找視覺焦點,去猜想照片中哪個物件是攝影師要傳達的主體。
與此同時,你的作品在觀眾一開始看到的幾秒內就能決定生死,如果照片的構圖、色彩、光影沒有幫觀眾指引目光,照片就沒有故事感,無法在第一秒成功吸引注意力。
光線引導的秘訣,一秒抓住觀眾視覺焦點
說到構圖,大家最常聽到的三分線、引導線、黃金比例等,都是在拍攝現場同步完成,這種構圖的方式我稱作「直接構圖」,可以有效地引導視覺焦點。

除了物體的線條與形狀,我們的眼睛同時也受「光與顏色」的影響。透過光影對比,默默地讓觀眾的眼睛自然沿著光線路徑走到主體,建構更強大的故事感。
在 Lightroom 調色的後製階段,我們可以透過「間接構圖」的技巧,合併直接構圖讓照片更快地讓觀眾清楚,你拍攝照片的重點。


使用 Lightroom 遮色片間接構圖,調色出一張好照片
Lightroom 遮色片的功能可以有效營造我們需要的故事感,但這功能必須訂閱 Adobe 會員才能使用。(沒有業配~
談論到「故事感」,必會牽扯到光影運用,在使用遮色片前需要知道的一件核心:「光對比於影」,使用遮色片把照片部分降低曝光時,會讓其他部分相較起來更亮。
|遮色片情境一:當要凸顯主體時

Lightroom 遮色片就像劇場聚光燈,當光打在一件物體上,觀眾視覺自然會聚焦在上,使用同樣的原理,我們可以巧妙地在我們想要觀眾看的地方將曝光度打亮。
|遮色片情境二:當四周有雜物時

如果照片元素過多,會影響攝影主體的視覺佔比,這時候可以將畫面四周不重要的東西使用遮色片降低曝光,讓觀眾能順利地看到照片主體。
結語
視覺焦點是非常重要的攝影基礎,簡單利用 Lightroom 遮色片,讓照片更能傳達重點,嘗試這些步驟後可以和我分享,期待你的作品,或追蹤我的 ig 獲取更多光影靈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