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攝影,我從學習調色開始。起初僅捧著一台 i14 Pro 來記錄我的旅遊足跡,在網路上搜尋 Lightroom 調色教學時,發現中文語系的文章數量偏少,為了滿足我的求知慾,我只能看英語系攝影師的教學影片才能吸收更多穩固基礎的知識,好像也連帶提升了英文聽力(笑。
這篇文章的誕生,是我在 Lightroom 調色中已小有心得,也認為我能夠在中文語系教學中做出貢獻。
Lightroom 基本功教學系列將會透過深入淺出分成三個層級:新手系列將會有五篇,同時付費功能的內容僅會撰寫在進階以上的文章裡,我將會用淺顯易懂的語句分析每項功能,那我們開始吧。
Lightroom 亮度面板概覽

亮度是正式開始調色後最先接觸的功能,在這個階段調整明暗度分布與風格確立的第一步。
在亮度面板裡,有兩種區塊:一個淺顯易懂只調整數值的區塊,與沒有數值一開始較難上手的曲線區塊。
這篇只會詳述簡單易懂的數值區塊,曲線區塊會在進階教學中出現。因為曲線功能要上手需要具備亮部與暗部的熟悉度,對於色彩的邏輯也要有一定程度的認識。會建議初階者對調色有手感後,再慢慢挑戰較有難度的功能,待曲線會拿捏後,對於調色的個人詮釋會更加豐富。
亮度面板三部分
面板有六種數值,但其實可以簡單分成四種來看。
一、曝光度
二、對比
三、「 亮部、白色 」
四、「 暗部、黑色 」

但在介紹調色功能之前,要先簡單地說明「色階分布圖」。
簡單談色階分布圖

Lightroom 介面裡,右上角的峰值圖我們稱之色階分布圖。
雖然說不看這個圖也可以調色得很順利,筆者初學時也是完全不看圖因為覺得好複雜(無奈😅,但後來發現至少一開始看圖可以更直觀的瞭解照片原圖的狀態,判斷是過曝居多還是欠曝居多,可以清楚掌握要使用的調色技法。

光的三原色(紅、綠、藍)是組成照片最基礎的顏色,所以會有三條曲線交合一起呈現。
照片中每個像素的明度不同,造成整體看起來起起伏伏。
(新手教學中,亮度面板只談亮度,不談顏色。但其實這塊面板可以創造顏色的千變萬化,我會在進階教學中介紹。)
Lightroom 顏色面板教學:搞懂 HSL 色相、飽和度與明度,精準掌握照片色彩情緒
色階分布圖「內」

簡單看,就像分佈圖下方的灰階分布圖一樣,色階分布圖內的最右邊是照片最亮像素(白色)的家。反之,框框內最左邊會是最暗像素(黑色)的家。
中間就依照各自的灰階程度乖乖排隊,如果灰階程度相同的像素很多,該點的峰值就會較高,這也就是分布圖起起伏伏的原因。
但上述有說到「框框內」這個詞,代表會有「框框外」的像素囉?
色階分布圖「外」

沒錯。
框框的存在是告知讀者:「這個範圍內是適當曝光喔!」的用意,當像素處在框框外,就代表在框框外的像素處於非常態曝光的狀態。
也就是說,在框框「左邊邊線」還更左邊的像素就是「欠曝」 / 在框框「右邊邊線」還更右邊的像素就是「過曝」。
你才是正確曝光
判斷色階分布圖是調光時好用的工具,但請別被它所局限了。
請避免 把色階分布圖視為調光時的解答,這也是我不稱呼框框內的曝光是「正確曝光」一詞的原因。
在眾多調色風格中,有時會出現技巧性地過曝或欠曝。e.g. 富士風格、日系風格、底片風格等都屬於過曝類調色,這些風格過曝卻又好看。
所以別視色階分布圖為調光解答,創作是無邊無際,讀者(你)才是正確曝光。
曝光度

當我把曝光度往右調三個單位,整體過曝嚴重,色階分布圖也趨向右邊,幾乎每個像素都往右邊聚攏,大部分都落在框框之外。

曝光度影響全局照片明度,統一的讓照片變亮變暗,這是直觀的調整方法。
對比度
對比度用範例照片會較難看出調色邏輯,我使用灰階圖作演示。

可以觀察到,對比的調整主要針對「中間色調」。
對比 +100 下,中間色調往兩旁分佈,讓色階更明顯。對比 -100 下,中間色調平均打散,讓色階不明顯。
此外,黑與白並不會因為對比更動而改變顏色,會造成視覺黑的更黑、白的更白,是因為在色調對比下間接產生的視覺錯覺。
亮部和白色功能
接下來是關於區域性調色的功能,亮部與白色非常相似,是和暗部與黑色相對的存在。
亮部

亮部顧名思義,只調整亮部區域。通常指「天空、燈光、太陽」等高亮區。
這些地方拍攝容易過曝,為了還原細節會使用亮部功能,把高亮區域細節補足。
白色
白色控制相片中所有的白色元素,有些許和亮部功能重疊。
通常使用時機為,使用亮部降低還原高光細節,會導致白色附上一層灰灰的顏色(如上圖),這時候調高白色可以降低該副作用,如下圖。

編輯後,太陽輪廓修復,同時保留整張相片的亮度,這便是常見的搭配使用手法。
亮部 V.S. 白色
為了釐清亮部與白色根本上的差異,需要從色階分布圖開始說起。
色階分布圖上最右邊是判別為該相片為白色的像素點。該點的右邊為全白的所有像素,該點的左邊為稍微灰階一點的像素。

改動白色數值的結果為:改變「 判別白色的基準點位 」。
如下圖,以「白色降低」為例。

白色降低,會造成判別白色點位向外面移動,造成原先的白色變得灰階,取決於更動數值強度,基準點會越來越向外移動。
相反地,如果提高白色數值,會導致白色基準點往左邊移動。原本灰白顏色會變全白,取決於更動數值強度,會有更多像素被點亮。
至此,我們導出一個結論:
「亮部數值影響亮部曝光,不影響相片動態範圍,白色數值「直接影響」相片動態範圍。」
暗部和黑色功能

暗部和黑色功能,與亮部和白色功能是一樣的東西,只不過一個影響亮部,一個影響暗部。
結語
本篇篇幅稍微長一點,也涉略到對於新手來說有點複雜的東西。老實說是我決定寫新手教學時,才認真分析亮部與白色的根本差異,不然平常的調色過程都是依照調色經驗的手感作業,所以新手如果對於這點不是很了解的話可以放寬心,先跳過實作最重要。
我已經盡量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,如果讀者們對於亮度面板的調整有疑惑,非常歡迎至 ig 私信,或來信至 Gmail ,我會再詳細說明我說得不夠清楚的部分。